首页 烟草快讯 正文

河南卢氏县“五个优化”推动烟叶生产提质增效-河南卢氏县召开春季烟叶生产工作推进会

河南卢氏县“五个优化”推动烟叶生产提质增效

近年来,河南省卢氏县不断探索山区生态经济发展新路径,推行“五个优化”种植管理模式,打造示范基地和高效烟田,推动烟叶生产提质增效。2023年,全县种植烟叶11.08万亩,收购烤烟1180万公斤,实现产值3.8亿元,产销、质量、效益等各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

优化种植结构,保障有效烟田面积。根据地形特点、土壤类型、地力状况,将全县划分为重点烟区、一般烟区,发展县南、壮大县北,设立官道口、杜关、范里、东明、沙河等10个优质烟叶示范连片方,采取粮烟轮作、粮烟间作等方式,每年保持10万亩左右有效烟田种植面积。2024年,卢氏县计划种植烟叶13万亩、收购烟叶30万担以上。

优化良种培育,保障烟叶优良品质。经过多年的良种培育,在全县15个产烟乡镇建设了17个育苗工场、396个育苗大棚,培育适宜卢氏发展和烟厂需求的优良品种烟苗,与烟农签订烟叶供苗、收购合同,确保育足苗、育好苗、育优苗,栽壮苗、产好烟。同时,执行烟叶品种治理“三不政策”,强化种植技术宣传、源头治理、检查督导,确保优良品种合格率达100%。

优化技术服务,保障烟叶丰产丰收。通过加强烟水、烟肥、烟膜、烟炕、烟路等配套设施建设,烟叶专业技术员与烟农一对一技术服务,“线上线下”技术交流和专业培训,推广烟田冬耕深翻、井窖式移栽、水肥标准配比、机械除草等种植模式,提高烟农专业化种植、烘烤水平,提高烟农经济效益,调动烟农专业生产积极性。

优化分级烘烤,保障优等烟叶等级。全县统一由卢氏县烟草分公司在官道口、杜关、范里、东明、沙河等重点烟区建设集中连片烤房1634座,由电力公司配套架设用电线路,实行优惠电价,每片确定一名烟叶专业生产技术员或烘烤师,专业指导各等级烟叶的采收、编杆、烘烤、分级,保障烟叶等级纯、质量高,实现烟草企业、地方政府、烟农互利共赢。

优化收购管理,保障烟农省事省心。卢氏县烟叶生产管理办公室、县烟草分公司在全县设立21个烟叶收购站点,统一提前公布质量标准、收购价格、收购时间,预检员提前介入烟农烤烟预检工作,对接好烤烟交售时间。验级现场接受县乡村工作人员监督,实现烟叶交售环节等级标准化、流程规范化、服务人性化,严肃查处提高或降低标准收购问题,真正让政府放心、烟农舒心。

河南卢氏县召开春季烟叶生产工作推进会

3月23日上午,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召开春季烟叶生产工作推进会。在室外,观摩了官道口镇秋凉河村和东明镇东坪村春季烟叶生产现场;在室内,传达贯彻了省市烟叶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了2020年全县的烟叶生产工作,进一步分析了形势,明确了任务,安排部署了今年乃至春季烟叶生产工作。副县长樊卫星参加会议并讲话。

会议对全县2020烟叶生产工作取得的成效予以充分肯定,对烟叶在助推全县脱贫攻坚大局中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赞扬,并对烟叶在谋划推进乡村振兴中应发挥的作用予以了深刻阐述。

会议要求,全县上下应切实增强对做好烟叶生产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要在补短板、强弱项和促提升上狠下功夫,应在抓好稳定规模、提质增效和促农增收上狠下功夫,应在抓好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烟叶生产要素素质提升和提升烟叶市场供应能力上狠下功夫,通过抓好当前工作和抓好长远规划长短结合,努力提升卢氏烟区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确保全省烟叶第一大县地位实至名归,为推动乡村振兴做出烟叶产业的应有贡献。

该县烟办、烟草分公司、产烟乡镇抓烟领导、乡镇烟办主任、烟草分公司各烟叶站点负责人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

河南省卢氏县2024年烟叶工作方案出台

日前,河南省卢氏县出台2024年烟叶工作方案,旨在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烟草农业产业体系,持续做大做强卢氏烟叶产业,实现烟叶供需协调平衡、供给优质高效、产业融合发展。

该县烟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公司工作部署,聚焦打造“河南浓香”烟叶名牌,坚持“由增转稳、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工作基调,牢固树立“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绿色发展”发展理念,紧盯年度目标任务,发挥县域烟叶产业优势,全力以赴推进四项关键技术落实,持续开展品种、育苗、移栽、施肥、田管、采烤等全环节全链条的种植模式改良,加快烟基设施装备配齐配套、推进“4334”分级规范落实落地、加强烟站管理和现代化烟叶队伍建设,全力打造烟叶高质量发展样板,进一步巩固全省核心烟区地位。

一、主要目标:

产能目标为全县预安排种植合同面积9.75万亩,收购符合市场需求烟叶23.9万担;田间目标为优良品种种植率100%;种植密度达到1100株/亩以上;筒型或腰鼓型“中棵烟”达90%以上;自然灾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9月底前采收全面结束。

二、工作原则:

以“六个坚持”为根本工作原则:坚持党建烟叶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计划第一资源地位,合理调配烟叶种植收购合同;坚持烟农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激发烟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立足“三农”工作大局,合理把握利用农业发展政策,持续为农业农村发展贡献烟叶力量;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动四项关键技术落实和烟叶种植模式改良,补齐烟叶高质量发展短板;坚持节令意识,遵循农业生产客观规律,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三、重点任务:

一要精准把握“两个规律”。

一是遵循降雨、温度、光照的分布与生育期高度契合的规律,工作重点是不误节令。要牢固树立“节令就是命令、节令就是质量、节令就是效益”的意识,深入领会农业节令的重要意义,遵循烟叶生产客观规律,紧紧围绕节令变化,进行早谋划、早部署、早准备、早落实,积极主动高质量推进各项烟叶工作。全县要求3月5日前育苗播种结束;3月31日前盖膜结束;5月15日前移栽结束;6月5日前揭膜培土结束;7月15日前采烤开始;8月31日前绿肥掩青播种结束;9月30日前采收结束;11月15日前拔杆结束;11月30日前整地结束;12月25日前冬起垄(达到60%以上)结束。

二是遵循培育壮根对烟叶产质和烟株健康的影响规律,工作重点是要育根、促根、壮根。当前部分田块根茎类病害发生较重,因此要落实好冬耕深翻、增施有机肥、炼苗锻苗、井窖式移栽、揭膜培土、三次中耕等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培育健壮根系、减少烟株发病奠定坚实基础。

二要珍惜用好“两个资源”。

一是用好合同计划,工作重点是“用好每一亩合同、每一担计划,开展三个核实”。要科学把握烟叶由增转稳的新形势,统筹好稳基础与优供给的关系,将工作重点放在“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上来。各站(点)要认清计划经济的底层逻辑,把计划作为烟草经济的第一资源,实行合同签订动态管理制,以“三个核实”为工作抓手,让合同分配更加精准有效。“三个核实”即:烟田面积核实、种植密度核实、优良品种核实。面积核实按照“查棵论亩”形式进行,按不低于1100株/亩进行折算。对面积不足、密度较低、良种率低的烟农合同进行核减,将计划向优势区域、潜力村组转移,确保实现烟农满意、工业满意、政府满意、企业受益。

二是用好生产投入,工作重点是强化生产投入规范、投入导向和投入效应。烟叶生产投入是实现烟农管理、稳定烟叶规模、提高生产水平的重要抓手。要实行差异化产前投入政策,将产前投入与种植品种、关键节点技术落实、诚信星级评定等相挂钩,树立“良种率高补贴多、技术落实早补贴多、诚信度高补贴多”的政策导向,实现烟叶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三要全面夯实“五个基础”。

一是稳固种植主体。其核心是围绕减工降本、提质增效上优服务。要加大烟农脱产培训,覆盖面要比2023年翻一番。要进一步强化服务引导、政策引导和爱护培育,做实做细生产收购服务,做优做足设施装备配套,深入开展“双创”活动,努力在减工降本增效、烟叶设施配套、纠正不良生产习惯和交售陋习上下功夫,争取把种烟小户转变为适度规模户,把职业程度低、诚信度不高的烟农转变为铁杆烟农。县分公司将把烟农满意度作为年度全阶段考核指标,进一步压实稳定职业烟农队伍责任。

二是种足种实面积。要深入推进“1234”面积发展举措,打牢面积“基本盘”。“1”是紧盯一个目标任务,牢牢把握9.75万亩种植任务,确保面积种足种实。“2”是注重两个考核,将各站(点)面积增减情况、户数增减情况作为年度全阶段考核指标。“3”是在“三新”上发力,充分利用当前烟农积极性较高,但计划资源有限的契机,将烟叶种植扩展到更多“新户、新村、新烟田”,一方面进行轮作调茬,让更多地块休养生息,另一方面为烟区将来吸纳更多种植计划,巩固烟区地位奠定坚实基础。“4”是实行“四个转变”,一是把分散小户转变为规模种植户,巩固发展20-50亩种植户;二是把高标准农田转变为高标准烟田。通过地方政府大力支持,配套土地流转投入政策,促使更多“坡改梯”农田变烟田;三是把劣势产业、淘汰产业用地转变为烟叶产业用地;四是把更多荒地转变为烟地。利用钩机深翻投入政策,充分开发更多荒地,实现村村都有新烟田。全县新开发烟田面积力争达到1.5万亩以上,烟田轮作调茬覆盖面要达到30%以上。

三是坚持良种种植。全县要按照“1 2”品种布局要求,坚持云烟系列主栽地位不动摇,病害严重地块可试种YY021、豫浓香201、云烟301等优良品种,各站(点)按照“一站一品”进行布局,严禁种植不能适时成熟的非推广品种。要更加注重以结构、身份、油分定级,非推广品种收购时一律不得进入上等烟,树立“良种良价、优质优价”的烟叶收购导向。同时加强育苗用种、移栽用苗全过程跟踪监控,全区域、全环节、全周期做实做好品种优化工作,确保优良品种种植率达到100%。

四是加强壮苗培育。烟站是育苗工作的第一责任部门,各站(点)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要提前谋划部署育苗准备工作,确保全县3月5日前播种结束。要出台湿润育苗补贴政策,加大湿润育苗方式推广力度,2024年全县湿润育苗面积比例按不低于10%进行安排。要积极探索漂浮育苗改湿润育苗的好经验、好做法,对于有积极贡献的相关人员将进行适当奖励。育苗管理中要重点落实好熏蒸消毒、病害预防和炼苗锻苗工作,高度重视温湿度管理,平衡好育苗前期通风与保温关系,确保烟苗适时成苗、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五是提高职工水平。要着力打造一支专业素质高、执行力强、服务效果好的烟叶队伍。老职工要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新职工获取更多烟叶生产知识、收购管理技能。条线职工要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栽培、调制、分级等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竞赛,全力培养高水平专业技能人才。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县公司将按照有关规定,开展烟叶条线专业技术类和业务类岗位等级聘任。2024年烟叶条线应持证人员持证率要实现90%以上,45岁以下站(点)负责人鼓励全部取得调制或栽培专业技能证书。

四要切实加强“三个管理”。

一是加强烟站管理。烟站处于烟叶生产经营的一线,是烟叶经营管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是服务烟农的“桥梁纽带”,各站(点)负责人务必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全面提升经营管理能力。烟叶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烟站管理质效的考核,重点加强对日常考勤、业务目标、安全责任、廉洁从业等环节的过程管控,严格落实绩效考核和多方监管制度,确保烟站基础管理上水平。

二是加强收购管理。收购秩序是收购管理工作第一要务,要严查收购辖区外烟叶等各项违规违纪行为,设立举报热线,确保收购秩序规范稳定。要深入落实“4334”工作法和“544”网格化管理模式,对调拨降级、霉坏冲烧等严重质量事件继续实行“亏一赔一”制度,全力实现“二提四控”目标。要把“4334”工作法落实到位情况、收购秩序管理、样品烟备货、季节工管理作为收购阶段的考核重点内容,确保管理更加规范。

三是加强烟基管理。要以设施装备综合配套为目标,坚持核心烟田和重点烟田优先,土地长期流转连片区域优先,地方政府重视、烟农积极性高与项目管护良好的区域优先,统筹抓好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布局与进度;各站(点)要严格按照“申报-准备-实施-验收-使用-管护”的原则进行烟基管理,不断推动烟基项目长期有效服务烟叶生产,做到工程项目建好一处,用好一处,管好一处,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

五要深入落实“八项技术”。

主要目标是培育“中棵烟”,即单株留叶数控制在20-22片左右,烟株圆顶后呈现筒型或腰鼓型。

一是抓好四项关键技术和种植模式改良。狠抓高油分(豆浆 油枯)有机肥、杯罩式移栽、关键期补水、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合理密植、科学留叶等重点工作,持续提升广大烟农参与度和政策知晓率,大力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确保真正让烟农获得实惠,真正让烟叶品质有所提升。

二是抓好井窖式移栽。要抓住良好墒情时机和最佳节令,严格落实壮苗适时早栽深栽、“135”移栽周期要求,达到“栽烟不见烟”的效果,不断提高移栽质量和规范水平。要配足半自动化造穴器,专业化井窖打穴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县移栽工作在5月15日前全部结束。要探索以“杯罩 井窖式”为技术保障的栽期前移,全县审慎推广杯罩式移栽3000亩。移栽过程中要紧盯移栽密度,全县烟田移栽密度要达到1100株/亩以上。

三是抓好揭膜培土。切实把揭膜培土技术落实作为预防根茎类病害、上部烟质量提升的关键措施,重点要结合早盖膜,做到早揭早培。加强适用培土机械配备,全面做好宣贯引导,示范区要做到全覆盖,其他烟田要达到30%以上。

四是抓好全生育期补钾。要在移栽前期、团棵期、旺长期、大田后期分多次施用钾肥,同时充分利用储水罐、蓄水池等设施设备,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和水溶性高效肥料,把抓好补水调肥作为缩短无效生育期的关键举措。

五是抓好下部叶早采早烤。要把“打顶后7天进行第一次采收,7月31日前全面开烤”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要把“下部叶早采早烤”作为提升烟农收入,提升中上部烟叶质量的关键措施来抓,确保9月底采收结束。

六是抓好土壤保育。要进一步强化保田护土意识,重点落实绿肥掩青、面源污染治理、冬耕深翻等措施,突出做好废弃地膜、废弃烟杆烟叶、农药包装等污染物的清理治理,真正做到用养结合。其中,绿肥掩青面积达到80%以上,冬起垄面积达到60%以上。

七是抓好带茎砍烤。要深入推行上部6片叶带茎砍烤技术,包村职工和技术员要到田间地头、烤房进行实地指导,让烟农充分掌握技术要领,不断提升技术覆盖率和到位率,确保圆满完成1000炕带茎砍烤收购任务,并进行单收单存集中调拨。

八是抓好“高甜感、高油分”上六片开发。以上部烟进入重点品牌一、二类卷烟核心原料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上部烟叶成熟度和可用性为中心,以“三早两好一带”为主要技术抓手,聚焦重点环节,严格技术配套,落实“三早”,确保烟苗早发快长、早成熟、早采收;落实“两好”,一要施好肥,坚持”稳氮固碳增钾增有机”原则,重点保证生态碳肥和豆浆原料有机肥、三次补钾等技术措施,切实为生产高甜感高油分上部烟叶奠定基础;二要浇好关键水,紧紧围绕上部叶单叶重16-18 g的目标,浇好旺长水和圆顶水,促进开片,确保上部烟叶正常发育成熟,结构疏松。落实“一带”,继续推行带茎砍烤技术,减轻烤后烟叶青、杂、僵。确保高质量完成1000担上六片收购任务,并进行单收单存集中调拨。

六要“三个聚焦”扎实推进示范方建设。

一是聚焦特色优势。坚持规划先行,做到因地制宜,深入调查研究分析不同示范区特点特色和具体条件,实行“一区一方案”,补短板扬优势,严格落实“5个统一”整体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系统规划建设示范区,推动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二是聚焦要素集聚。配齐配全烟叶生产设施装备,配套落实良种良法栽培措施,全面推广示范四项关键技术,发挥全要素生产效率,以功能齐全支撑示范区域烟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充分发挥示范方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聚焦制度建设。做好顶层设计、优化考核机制,坚持计划与资源相匹配,贡献与收获相一致,实施因地制宜、分类精准考核措施,探索考核结果综合运用,做到“奖优罚劣、重奖重罚”,确保考核指挥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七要“三措并举”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一是加大基层创新管理。鼓励全员创新、全面创新,引导烟站基层员工立足生产实际,从解决问题、提升效率出发,积极参与申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QC等项目,广泛从组织管理模式、烟用机械改造、烟用设施改造、实用技术改进等方面开展自主创新,对于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重奖,持续提升基层创新能力。

二是探索专业化分级前置模式。聚焦“效率、纯度”两个核心目标,立足解决烟农分级用工难,分级效率低、纯度不高,烟站场地限制等突出问题,为专业服务市场化运作提供更成熟的思路经验。全县计划安排多个试点,确保覆盖面不低于30%。

三是做实做优产业综合体建设。要推广产业综合体五种成熟模式,全力做好设施综合利用、科技创新驱动、品牌渠道建设“三篇文章”,重点在空闲期育苗设施利用上下功夫,探索多元化利用方式,构建完善“烟叶 N”特色产业体系,确保全年完成2个产业综合体试点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要争取政府支持。立足烟叶产业独特的计划经济优势,加强与政府沟通协调,争取工作上的大力支持,形成发展合力。积极将烟叶发展融入到“三农”工作大局中,努力为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构建烟叶大发展格局。推进烟叶与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稳烟区、稳烟田、稳烟农”长效机制,进一步彰显烟叶产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支撑支柱作用。

二要加强政策引导。严格产前投入、星级评定、合同分配政策落实,把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政策落实导向作为引导烟农的重要抓手,积极宣传烟叶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把有限的补贴资金优先用到高标准示范田建设、关键技术落实等重点工作上来。加强星级评定规程宣贯和结果运用,进一步提高扶持投入效果。发挥收购政策杠杆作用,进一步体现“良种良价,优质优价”导向作用,真正树立以生产支撑收购、以收购促进生产的良好循环导向。把产前投入规范性、星级评定精准性作为重点考核指标,确保各项政策有效落实。

三要加强服务疏导。建立健全网格化烟叶生产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每一名烟叶人、网格员的主观能动作用。把减工降本增效作为服务目标,突出做好技术培训、生产服务和设施设备配套,用足用尽烟草机械投入新政策,用高效服务赢得烟农信赖,用高效服务提升烟叶发展水平,逐步建立“烟站烟农一家人”的亲清关系,为打造烟叶高质量发展样板提供强有力的服务支撑。要积极开展创诚信烟站、诚信烟农“双创”活动,加大表彰力度,在烟叶全领域形成良好的诚信风尚。要用好烟叶一体化平台,高质量完成烟叶平台实施推广任务,在业务数据化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数据业务化,持续优化流程、完善工序、提升效能。

四要加强示范引领。要以打造烟叶高质量发展样板区为抓手,集成推广各项关键技术,认真落实先进适用技术措施,不断提高烟叶生产水平,达到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示范引领、全面提升的工作目的,逐步提升烟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各站(点)要因地制宜,严格按照示范方建设“五个统一”要求,至少打造一个高标准示范区,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机关各部门要至少负责督导一个示范区建设,确保示范区建设成效,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五要加强队伍建设。立足烟叶队伍实际,以打造专业化高素质烟叶队伍为目标,突出业务、服务“两务”能力提升,突出生产、烘烤、分级等专业能力建设,突出思想觉悟、干事态度、政策宣贯本领等职业能力建设。以“两务”能力提升和“两个能力建设”为抓手,针对性组织开展技能竞赛比武、综合业绩比拼等系列活动,成绩结果作为干部选拔聘用的主要依据,切实把打造专业化高素质烟叶队伍作为烟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

六要加强考核督导。进一步完善考核督导工作机制,加大考核奖惩力度,更加突出问题导向、基础导向和结果导向,调整优化考核指标和方式,科学划定年度考核和阶段考核比重,更加注重打基础、利长远的基础工作,更加注重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树立科学合理的工作导向,全面激发团队潜力、个人能力、创新活力,切实提升烟叶生产水平和工作效率,保障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持续推动烟区高质量发展。

河南卢氏烟草:对2024年豆浆灌根工作提出要求

日前,河南省卢氏县对2024年豆浆灌根工作提出要求。要求指出,豆浆灌根是卢氏县烟叶种植的传统特色技术,多年实践证明,豆浆灌根对平衡烟株营养、提高烟株营养抗性、改善烟叶物理特性和协调化学成分都具有明显作用,已成为卢氏县烟叶“提钾增香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为有效做好烟田豆浆灌根工作,该县要求对全县所有签订合同的烟田予以补贴。

2024年,豆浆原料有机肥(高油分(豆浆 油枯)有机肥)、大豆粉由烟农自行购买,经验收合格后,烟草部门再给予现金补贴;库存发酵豆浆粉免费供应;所有补贴从生产投入的豆浆灌根科目中列支。

补贴标准,以下补贴均以2024年合同面积为补贴依据,不得超合同补贴,亩施用量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不予补贴。一是豆浆原料有机肥(高油分(豆浆 油枯)有机肥)。施用量达到25公斤/亩的,每亩补贴135元。二是大豆粉。施用量达到5公斤/亩的,每亩补贴27元。三是库存发酵豆浆粉。单价8.26元/公斤,免费供应。其中市级核心示范方(包含杜关、大岭的北山示范带,双槐树、官坡、兰草的西南山示范带),每亩供应1.5公斤;县级核心示范方(包含范里、文峪、城关、沙河、官道口的部分示范带),每亩供应1公斤;剩余库存发酵豆浆粉按每亩不超过1公斤,供应给2024年品种试验试验田。

为做好形影工作,该县要求:

一要做好宣传推广工作,提高思想认识。各烟站(点)负责人和全体职工要提高思想认识,凝聚思想共识,充分利用好扶持补贴政策,通过培训、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宣传豆浆灌根的优点和好处,激发烟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要抓好组织实施工作,促进政策落实。各烟站(点)要督促烟农及时将豆浆原料有机肥(高油分(豆浆 油枯)有机肥)、大豆粉施入大田。其中豆浆原料有机肥(高油分(豆浆 油枯)有机肥)应在起垄前条施或起垄后穴施;大豆粉、发酵豆浆粉应在烟株团棵期时结合追施硝酸钾,每亩兑水 500-600 公斤进行溶解稀释,在烟株最大叶尖处斜向根部倾斜30°打孔注灌,深度 10-15 公分,灌后立即覆士封口,保证每株烟灌浆不少于 0.5 公斤。

三要做好监督考核工作,确保工作实效。县烟草部门将把此项工作作为烟叶生产第一、二阶段工作考核的重点内容,对政策宣传、技术指导、工作进度和施用面积等情况进行考核。

河南卢氏烟区:推行“五个一”助力烟叶上质量

土壤是作物赖以生存的基础,良好的土壤环境是烟叶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根本。近年来,河南省卢氏县烟区秉持“用养结合、科学生产”的种植理念,精心开展土壤保育,全面维护土壤健康,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五个一”工作机制。

有机肥料打底

随着化肥的大量使用,烟田土壤退化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经逐步显现。“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为防治土壤进一步恶化,卢氏县烟区把有机肥使用作为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综合产出能力的关键举措,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有机肥已经逐步替代各种化肥,被越来越多的烟农所接受。

“氮、磷、钾素和有机质含量丰富,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使用有机肥,烟株长势好,内在质量协调,烟农收入明显提升”卢氏县杜关烟站技术员李斌介绍道,“有机肥使用后,烟田的土壤的物理结构以及生物活性都得到了明显改善,病害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不仅降低了投资成本还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更重要的是提升了烤烟品质和增加烟农收益。”

为巩固深化有机肥使用成果,将有限的生产投入资金向有机肥使用项目倾斜,引导烟农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筹措各类有机肥,仅2023年卢氏县就筹措牛羊粪肥、饼肥、土杂肥等4万余吨,连续多年实现全县烟田有机培肥全覆盖。通过这样的“有机”实践和绿色探索,烟农也收获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更实现了土壤的健康永续利用。

发酵豆浆增色

“我们这烟叶待遇比人还高哩,都喝上豆浆了,”卢氏县城关镇太平村的铁杆烟农杨石泰调侃的说道,“你别说,这灌过豆浆的烟叶,前期早发快长,后期好落黄、好烘烤,烤后颜色和油分比一般烟叶强的不是一星半点,最重要的是化肥用量比以往减少了很大一部分”。

1995年比邻卢氏县的灵宝市朱阳镇麻河村烟农李新法,用发酵发酸的豆浆当肥料,误打误撞成就了一项烟叶生产特色技术。卢氏县围绕发酵豆浆的土壤学和植物学效应、豆浆发酵工艺优化、质量控制指标等方面进行持续攻关,明确了豆浆灌根对植烟土壤和烟叶质量提升的作用机理,优化了豆浆发酵工艺,建立了卢氏特色的豆浆灌根绿色生态烟叶生产技术标准体系,有效推进豆浆灌根技术使用的科学化、规范化。

近年来,卢氏县年均使用发酵豆浆500余吨,豆浆灌根覆盖率始终保持100%。2022年,豆浆灌根技术还获得了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

2024年,卢氏县还将升级传统豆浆为高油分(豆浆 油枯)有机肥,将亩均用量由5公斤提升至20至25公斤,变传统发酵为低温发酵,最大限度保留豆浆有效成分,全面实现技术的质效升级。

大麦绿毯调剂

烟叶采收后,烟田里一棵棵大麦逐渐萌发,绿油油的一层,像是铺上了绿色的地毯一般,甚是喜人。

“今年后半年种的大麦,来年翻耕掩青以后,被埋在土里的大麦就会被分解成天然的有机肥,不仅能够疏松土壤,提高透气性,还能为土壤提供很多有效的营养成分,不仅省了化肥钱,还能提高烟叶质量增加收入,真是一举多得!”作为绿肥掩青技术受益者,卢氏县文峪乡烟农毛根邦连连称赞。

卢氏县始终坚持把绿肥掩青作为土壤保育的重要手段,一以贯之加以落实。绿肥掩青成本低、易播种,长势好、吸收快,每亩地减少化肥使用量20%以上。经过多年实践,绿肥种类也从传统的大麦,发展到油菜、苜蓿等多个品种。2023年全县绿肥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2024年还将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基本实现烟田全覆盖。

回收地膜降害

近年来,围绕打造美丽乡村目标,卢氏县牢牢守住烟田土壤这个根本,全面推广揭膜培土,积极开展地膜回收,试点实施残膜综合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据卢氏县东明镇烟办主任周占林介绍,废弃地膜残留在土壤中,往往需要上百年才能彻底降解,不仅破坏土壤团粒结构,阻碍土壤毛细管水、自然降水和灌溉水的渗透,对土壤容重、孔隙度和通透性等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其次残膜在降解过程中会不断释放有毒物质,污染土壤环境,造成作物减产。土壤中的残膜还会缠绕犁头、移栽机、播种机轮盘,影响机械作业质量和效率,随风扩散后,还会形成次生污染,严重影响着农田生态环境和农村环境卫生。目前,烟区通过“政策引导 督导考核”双向发力,在生产阶段全面实施揭膜培土,烟叶采收结束后督导烟农进行二次清理,有效实现了烟田地膜回收全覆盖。过残膜回收,给烟田进行了一次深度“排毒”,大大减少残留,保护生态环境。

为进一步减少农膜污染,卢氏县2024年还将优选区域推广应用杯罩移栽,从源头上减少地膜使用,真正实现烟田农膜“零污染”。

绿网防控减损

“用这些小家伙防治蚜虫,效果比打农药好多了,我今年种了30多亩烟,基本上都没有看见啥蚜虫。”卢氏县沙河烟站烟农张罗刚说。张罗刚口中的“小家伙”就是卢氏县近两年推广使用的烟蚜茧蜂。

“蚜虫是烟草上非常难防治的一种害虫,不仅危害烟苗,对成株也能造成危害,不仅能传播多种病毒病,还会形成蜜露,降低烟叶品质和产量,”卢氏县农艺师杨芳说,“为保证烟叶质量和产品安全,近年来,我们逐步大幅减少农药使用,引进天敌昆虫,建立了蚜茧蜂应用技术体系,2023年全县烟蚜茧蜂推广比例达到60%,烟区蚜虫危害显著降低,有效实现了烟区虫害防治由化学防控为主向绿色防控为主的转变,大大减少了农药等有害成分在土壤中的沉积”。

与此同时,蠋蝽、小花蝽等天地昆虫也在烟区落地生根,黄板、蓝板、各类诱捕器逐渐成为烟叶生产的标配,卢氏县明年还将在烟区重点推行“2虫3剂”,即烟蚜茧蜂防治蚜虫实现100%覆盖,夜蛾黑卵蜂防治烟青虫和棉铃虫实施比例达到50%以上,利用性诱剂防治地老虎、棉铃虫、烟青虫的成虫,利用基质拌菌技术防治两黑病,利用烟草内源抗病毒制剂防治病毒病,一张病虫害防治的绿网正在织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推动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卢氏县通过“五位一体”的综合探索,走出了一条土壤健康可持续利用的新途径。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