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烟草快讯 正文

控烟,任重而道远-基层控烟工作现状不容乐观

控烟,任重而道远

控烟,提倡了很多年,但在很多地方,很多领域,吸烟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而控烟的确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很多领域的很多人员从不同角度进行完善,从而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笔者认为控烟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和突破。

宣传重于处罚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控烟制度,也出台了一些惩罚措施,但还是有很多人对于一些条条框框的规定更是不以为然。还有一些人在被处罚之后,与工作人员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大多数人都是不高兴的,认为吸烟并不是什么大事。因此,这就给控烟造成了难度。其实,与其惩罚倒不如大肆宣传,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比如学校的考试,是等着学生抄袭了被发现,然后遭到通报惩罚,还是在他抄袭之前就仿佛提醒,一遍一遍地警告,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因为一旦出事了,不仅要处理,而且还会让一些人破罐子破摔。那个时候,根本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可是,如果在之前多宣传一些,把宣传落到实处,那么就能够从道德层面进行鞭策和勉励,从而促使他们不断地加强学习。而宣传需要因时因地因情因景而有所不同,很多人认为就是发传单,然而这个传单刚发完,可能就被扔到了垃圾桶。为什么不创新一点呢?比如说,可以把宣传标语印在扇子上,然后在天热的时候,把扇子送给路人,那么由于扇子具有使用价值,那么那个宣传标语也就跟随扇子用被留了下来,渐渐地就会让一些人在无形中受到影响。

相关人员以身作则

有一些人在一些场合烟瘾犯了,就开始肆无忌惮地吸烟,根本不考虑场合,也不考虑自己的身份。一问他们,还美其名曰,我都抽了一辈子了。根本就戒不了,我可以不吃饭,但是烟绝对不能不抽。作为一些公众人物,就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在控烟方面,领导应该以身作则。可是,很多时候起到的却是反作用。在这方面,相关部门应该出台考核机制,把控烟纳入其中。就像有的部门要求相关人员的体重一定要控制到多少一样,而不能任由其肆无忌惮地发展。

控烟,的确是任重而道远的事儿,但是只要我们全社会都参与,所有人都提高认识,从制度等方面进行规划,那么自然就会形成良好的氛围,进而让控烟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控烟,我们一直在路上

在巨大的舆论和法规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文明吸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在公共场所吸烟的现象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改变。然而,控烟工作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今后的控烟工作,大致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努力。

首先,进一步提高认识。

思想始终都是行动的指南,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控烟工作还应该进一步提高人们思想的认知。吸烟的确有害健康,而且在公共场所吸烟,不仅影响自己的形象,而且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另外还可能会让其他人吸到二手烟,进而产生一连串的后续反应。吸烟有害健康,虽然在香烟上已经清楚地呈现出来,可是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有些人依然视而不见,或者是即使看到了,也不太往心里去,最终影响了控烟工作。吸烟有害健康,为了自己,为了家人,都应该远离香烟。且不少香烟的价格昂贵,一般的香烟也需要几十元,一个月下来,将会是巨大的家庭开销。另外,吸烟又是一件费钱不得好的事儿,万一哪一天自己得了病,那岂不是悔不当初。这些都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其次,纠正错误认识。

很多人选择了吸电子烟,觉得吸电子烟时尚,还没有危害。其实,这是错误的。电子烟鱼龙混杂,市场上什么样的都有,什么价位的都有,因此安全性始终难以得到保证。电子烟虽然和真正的香烟有区别,然而毕竟也是烟,对人体的损害也是有的。因此,希望大家一定要纠正错误的认识,选择戒烟,远离各种香烟制品,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保护自己。

再次,宣传必不可少。

控烟工作的深入,离不开各级部门的广泛宣传,但是应该多注意宣传的方式和途径,不要简单地发传单或者是贴几张标语。如今的社会,人们的思想都比较活跃,再搞那些简单的内容和形式,实在是适得其反。因此就应该大胆创新,通过一些活动,调动大家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最终让大家在有趣的活动中认识到吸烟的危害,从而远离。

最后,加大监管力度。

我们是一个法治国家,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一定要进一步加大对违法吸烟者惩处的力度,从而推动控烟工作的有效开展。

虽然目前整体来看,控烟形势一片大好,但控烟工作任重道远,正在路上,不能急于求成,还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

基层控烟工作现状不容乐观

在全国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下,当前我国城市及经济发达的县域和城郊公共场所控烟效果显著,公共场所随意吸烟现象非常少见近乎不见,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不少县域以下的基层尤其是农村地区控烟情况堪忧,控烟效果不佳,控烟任务依然艰巨。

最近笔者走访了不少县级以下基层单位,现把在走访时发现的几个问题列举出来,期盼能引起相关职责部门的重视,积极整改,从而为进一步做好基层控烟工作而努力。

一、控烟思想认识不够。

有一些乡镇对公共场所控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模糊,或者说根本不重视。有的乡镇没有成立控烟领导小组,有的虽成立了控烟小组却没章程制度,没有活动计划,没有工作目标,工作基本上是流于形式,成立的是空头小组,会议记录后期临时补写完全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一些乡镇干部甚至错误认为公共场所控烟重点是针对城市,不关乡村啥事。在他们看来农村民风民俗意识浓郁,吸烟习惯随意,而且居住分散,如果花时间宣传不仅工作任务重而且也不一定有啥效果。在这种错误思想支配下,控烟工作被动,基本处于休眠状态。

二、控烟宣传力度不大。

一些基层单位如乡村卫生院(室)、乡村中小学、乡村两委办公室、乡办企业、图书室、文化站、老年活动室、饭店、棋牌室、快递点等没有在显眼位置悬挂或张贴“禁止吸烟”宣传牌(语);有的虽悬挂或张贴有宣传牌(语),但位置偏辟,一般人难以发现;还有的宣传牌(语)上布满灰尘,甚至破损等。通过这些细节足见基层单位对控烟宣传力度不大。

三、控烟措施执行不公。

一些基层对公共场所控烟工作是重视的,但措施执行不公。为什么这么说?虽然一些乡镇不仅成立了控烟领导小组,由乡长或分管乡长担任组长,各村主任担任副组长,村民小组长为组员,组织健全;而且也制订了公共场所控烟制度与措施。制度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张贴在墙。但执行中却不公正,不到位。比如遇到一些有个性、有影响力的人家办红白喜事聚众吸烟时没人过问;而一些忠厚老实的人家办酒席立马有人到场不准聚众吸烟,于是一些当事口不服心不服,甚至当场顶撞、拒绝服从管理。他们列举一系列例子质问为何不管他人?这不是有针对性地管吗?由于不公正的控烟管理因而时常引起矛盾与纠纷,引起消极抵抗,由些针对性控烟管理实在令人不爽,难以服从。

四、控烟效果有待提高。

基层随意吸烟、任性抽烟现象时有发生,随处可见。或许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特别是与基层党政及相关职责部门重视不够密不可分,同时或许与当前国家控烟宣传的重点和焦点也息息相关。

整体看国家对城市和经济发达县域公共场所控烟工作高度重视,抓得紧,监管严,处罚管控得力。而乡村基层公共场所控烟工作相对滞后,没有全面要求和严格管控。

切实抓好公共场所是时代潮流,公共场所场控烟工作不应该存在盲点盲区,不应该存在死角与瓶颈,打通基层公共场所控烟“最后一公里”势在必行,既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但目前来看基层公共场所控烟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尚需努力。

北京将抓好控烟工作当作城市文明建设重要内容

北京海淀街道为了进一步降低楼宇吸烟投诉率,不断加强地区防烟控烟管治力度,提升辖区物业、企业公共场所禁烟意识,所以看到当地综合行政执法队深入到不少楼宇,进行宣传教育,并对于被举报的吸烟行为进行及时处理。

海淀街道这样的控烟工作,在全市各地几乎都在同时进行,北京也一直把抓好控烟工作当作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北京是我国控烟城市中管理最严的地区之一,也是货真价实对违反禁烟规定实行处罚的城市。但就算如此,北京依旧还存在不少的违规吸烟行为。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在北京乃至全国,公共场合控烟工作任重道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需要大家一起想办法,看如何更好地进行控烟工作。

北京去年冬季,公共场合抽烟行为有所上升。当时有专家分析原因,一是经常控烟工作,一些老烟民觉得麻木了,不当一回事。还有一点是天气冷了,可能执法人员的执法力度与频率下降,所以违规抽烟的人多了。其实笔者觉得还有一点,还是一些人的习惯或者认知问题。比如说,很多人都觉得抽烟是正常行为,不断什么陋习,那么自然就不会去遵守相关控烟规定。所以,加强宣传教育很关键。去年北京实行了一万个无烟家庭计划,即让一万个家庭的成员,在家里还是外面都不要抽烟,而且也不能将香烟当作礼物送人。最终取得的成绩还比较好。这说明,只要大家都重视,十分努力,控烟工作还是比较能够顺利执行的。

有人说,抽烟后形成习惯,就会很难戒烟的,到了时间,就会不由自主地去掏出烟来抽。要是烟瘾发作,可能就不管在什么地方,都直接开抽。这也是为什么北京控烟这么严格,依旧有不少人违规抽烟的原因。这其实还是一个意志力问题。比如说戒烟,笔者身边也有人在说戒烟,一些是反复戒烟都失败了,还有一些是一次性就成功。一般那些成功的,都是医生说身体不好需要戒烟者,必须戒烟才行。所以说,这还是一个决心的问题。有了决心,什么都能够办成,要是觉得无所谓的态度,那就没法戒烟成功的。那实在不行,就让管理部门加强管理。所以像海淀街道,会去到这些楼宇,对于举报情况进行从严处理。在执法过程中,发现物业存在吸烟管理盲区,遂对物业进行约谈,要求物业提升吸烟管控力度。这需要加大巡查力度,并定点安装烟雾报警器,同时还要求物业对于吸烟行为进行记录,并加强针对性管理。那么对方一起努力,自然可以取得控烟的良好效果。

关于吸引问题,这问题很复杂,涉及到个人自由权利问题,也涉及到烟草这个纳税大户问题,所以每年的都有对于控烟进行的提案。但是在目前情况下,想要禁烟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管理规定在公共场合禁止抽烟。尤其是像北京这样的楼宇中,更需要加大管理力度,保证楼宇内无烟环境。而这些,其实也属于城市文明素养建设范围之一。这也需要管理部门,从文明素养建设上入手,从更高高度来加强控烟管理。在去年六月份出台的北京文明促进行为管理条例中,就有关于控烟管理。而北京的文明促进行为管理条例,其目的是打造更加宜居与文明的城市,因此需要让大家都参与进来,以良好的素质来确保北京更加文明有序。

抽烟是个人选择,不能说抽烟的人素质不高,这绝对不行,虽然笔者也不抽烟。但如果违反相关规定,在公共场合或者其他禁止抽烟的场合抽烟,那么可以说确实存在素质问题。我们需要从自身素质上出发,提升自己的全面素养,去主动在禁烟区不抽烟。唯有如此,才能让北京更有效地推进控烟工作。

对北京来说,需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加大公共场所控烟工作的整治力度,降低地区吸烟投诉率,并让每个市民主动参与进来,提升市民对禁烟的意识的参与度,才能打造出真正的无烟环境,让北京显得更文明,更舒心。

打造无烟净土,助孩子远离烟草危害

5月31日是第34个世界无烟日,今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承诺戒烟,共享无烟环境”。根据几天前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显示,我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吸烟会引起肺癌等疾病,甚至会影响人的智力和记忆力。烟草每年使我国100多万人失去生命,中国有超7亿非吸烟人群暴露在二手烟的健康危害中。一个个冷峻的数字是“吸烟有害健康”的形象注释。

我国是一个烟草生产、消费大国,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烟文化”,香烟售卖点随处可见,烟民队伍数量庞大,而学校周边的烟摊、将香烟拆零售卖的烟酒商店,还有后来兴起于网络的“香烟外卖”,以及文笔婉约的香烟广告等,都在环绕、误导着孩子们,使其在好奇、刺激心理的驱使下开始模仿并逐渐习惯于吸烟。特别是近些年来,电子烟以漂亮的外形、诱人的口味,加上商家“无害、安全”的鼓吹以及一些网络视频的不良引导,“电子烟文化”在一些青少年群体中成为流行“时尚”,抽“人生第一支烟”的年龄有持续下降趋势,青少年染上烟瘾的风险系数不断提高,控烟形势整体复杂严峻。

尼古丁是高度成瘾物质,95%以上的吸烟者会成瘾。青少年发育尚未成熟,一旦开始抽烟很容易导致对烟草的高度依赖,必然会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放眼世界,有效控烟、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不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帮助未成年人远离烟草危害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将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电子烟问题第一次被写入这个全国性的法律文本,同时,从烟草种类定义到烟草营销行为,再到禁止吸烟场所,修订后的未保法补上了过往对青少年控烟不力的法律短板,对未成年人进行了全方位的保护,被誉为“长出了锋利的牙齿”,是中国控烟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良法还需善施。要创造有利于青少年的无烟环境,关键在于法律落实到位。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世界无烟日只是青少年禁烟控烟工作的一个重要节点,革除深根固柢的“烟文化”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面临着形形色色的阻碍。规范烟草经营活动、清除吸烟危害、维护法律权威、保障未成年人利益仍然任重道远,一刻也不能松懈。

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导建立健全禁烟法规,尤其要尽快推进制定电子烟相关管理条例和国家标准,全面加大控烟工作力度;严格落实新“未保法”及各项禁烟控烟条例,用明确的法律法规来约束或监管各种违规行为;强化执法力度,充分发挥法律的利剑作用,倒逼企业、商家守法经营,在巩固前期控烟成果的基础上向青少年禁烟工作纵深延伸。

此外,还要增强控烟禁烟宣传引导工作,发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对商家、平台随意向青少年“兜售”香烟、发布烟草广告等违规行为,一经发现便积极向有关方面举报,身体力行地织密未成年人保护之网。

老师们、家长们则要针对孩子的成长特点,采取多种方式,及时、有效地对孩子开展禁烟教育,让孩子认清烟草本质,远离烟草危害。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吸烟损害青少年健康,就是在损害健康中国的未来。各方应压实责任,紧密协作,共同营造无烟家庭、无烟校园、无烟社会环境,助孩子远离烟草危害,全方位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